最新资讯
INFORMATION标签列表
Tags咨询热线
18796523888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开发区886号
电话:0515-86253366
邮箱:79588724@qq.com
电话:0515-86253366
邮箱:79588724@qq.com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重结构轻配套 钢结构住宅研究重心有待转移
作者:拱形屋面厂家发布时间:2019/03/08浏览量:929次
钢结构体系在公建、商业建筑尤其是地标性建筑的应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住宅领域却一直举步维艰——国内钢结构住宅在住宅建筑中的比例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占比至少在40%以上。
“与钢结构建筑相匹配的围护体系和配套产品技术尚待提高和完善,这是制约国内钢结构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产品认证处处长刘敬疆指出,为此,10月17日,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在厦门组织召开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配套产品技术研讨会。
“钢结构要想在住宅领域推广,需要转变关注点。”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标准和信息化处处长杨家骥在会上进一步强调,钢结构是工业品,不是百姓入住的很终产品。“钢结构住宅建筑关注焦点应该跳出钢结构本身,研究满足住宅需求的不同类型体系、综合配套技术的集成是关键。”
障碍:配套产品适用性差
对于钢结构体系,一家主要从事住宅产品开发的地产商曾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坦言,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势,这些大家都知道。“但目前我国开发的房屋体系都是混凝土体系,如果采用钢结构,相当于又多了一种体系,就需要考虑今后要用两套方法来维护不同类型的房屋,增加后期的运营成本,而且每隔几年要对钢结构进行一次维护,成本如何计算?还有它的可靠性问题、防腐问题、防火问题等,都需探讨。”
开发商的这些顾虑,看似与钢结构本身有关,但更多却是由钢结构住宅配套产品体系的性能来决定。
“钢结构只是解决建筑的骨骼问题,整合建筑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提供完整的产品,还需要其他住宅配套体系的协作。”杨家骥表示,目前钢结构生产企业只是纯粹做生产加工的构建单位、施工单位,它们的注意力在钢结构本身,没有关注到住宅的整个体系。
其实,钢结构住宅配套产品是住宅建筑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是构成住宅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技术的载体。根据钢结构住宅的各主要功能部位,可以将钢结构住宅配套的产品分为三个体系:围护体系,包括墙体系统、屋面、地面、门、窗等;新能源体系与设备系统,包括新能源系统、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给排水设备系统等;装配式全装修系统,包括厨卫系统、管道系统、墙面涂装体系、装修木制品等。
“缺乏政策的配套和支持,缺乏系统合理的协调与分工,产业总体发展不协调,使得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围护结构材料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刘敬疆指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很突出的问题在于外墙围护结构体系。“现有墙体材料性能和安装方法很难满足钢结构在保温、通气、防火以及耐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有门窗系统,钢结构住宅门窗安装较传统住宅外窗安装复杂得多。传统住宅外墙多为粘土实心砖或钢筋混凝土,外窗可以通过螺栓等直接固定于外墙之上,而钢结构住宅墙体材料多为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或多孔材料(如混凝土空心砌块),无法直接固定,一般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埋扁钢或角钢预埋件进行固定。
配套产品高性能、产品之间需要协调,这也导致现阶段钢结构住宅的高成本。据杨家骥介绍,根据钢结构单位给北京市保障房做的预算,使用钢结构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在500元到700元之间。“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增幅还是比较大的。”
突围:从支撑体到填充体转移
提升住宅品质的唯一路径就是对居住需求的深入研究,钢结构住宅也不例外。针对目前钢结构住宅面临的短板,杨家骥表示:“工作重心需要从支撑体转移到填充体上来。”
然而,建筑的填充体又涉及多个配套产品与技术,当务之急是从哪里着手。“在销售出去的钢结构建筑产品中,可能存在围护结构渗漏、卫生间渗漏、复合墙体节能保温、门窗性能等方面的问题,但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了钢结构的发展,需要厘清。”杨家骥建议,应该从国家层面确认钢结构住宅的关键技术研发方向,重点攻关突破,也给配套产品企业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住宅品质的不断提升,单项配套产品或技术已经不能独立有效地发挥作用了。如何实现跨界整合?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介绍,目前厦门正在规划住宅产业现代园区,园区设总部区、PC项目区、钢构项目区、幕墙项目区、高强度内外墙板项目区、配套部品生产展示区、骨料生产及供应储备区等,按照“一园多基地”发展模式,形成以华安基地(钢构、PC生产基地)、云霄基地(钢构生产基地)、鹭达整体厨卫基地为主的装配建筑产业基地。
针对钢结构产业链的跨界整合,杨家骥分析认为,未来在钢结构领域独占鳌头的并不一定是钢结构生产企业,很有可能是产业链条上的配套产品体系。
而在本次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也有多家适合钢结构住宅的配套产品,比如墙体保温材料、新能源系统、节能门窗体系、新风系统、无负压供水系统厂家的参与。
“与钢结构建筑相匹配的围护体系和配套产品技术尚待提高和完善,这是制约国内钢结构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产品认证处处长刘敬疆指出,为此,10月17日,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在厦门组织召开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配套产品技术研讨会。
“钢结构要想在住宅领域推广,需要转变关注点。”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标准和信息化处处长杨家骥在会上进一步强调,钢结构是工业品,不是百姓入住的很终产品。“钢结构住宅建筑关注焦点应该跳出钢结构本身,研究满足住宅需求的不同类型体系、综合配套技术的集成是关键。”
障碍:配套产品适用性差
对于钢结构体系,一家主要从事住宅产品开发的地产商曾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坦言,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势,这些大家都知道。“但目前我国开发的房屋体系都是混凝土体系,如果采用钢结构,相当于又多了一种体系,就需要考虑今后要用两套方法来维护不同类型的房屋,增加后期的运营成本,而且每隔几年要对钢结构进行一次维护,成本如何计算?还有它的可靠性问题、防腐问题、防火问题等,都需探讨。”
开发商的这些顾虑,看似与钢结构本身有关,但更多却是由钢结构住宅配套产品体系的性能来决定。
“钢结构只是解决建筑的骨骼问题,整合建筑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提供完整的产品,还需要其他住宅配套体系的协作。”杨家骥表示,目前钢结构生产企业只是纯粹做生产加工的构建单位、施工单位,它们的注意力在钢结构本身,没有关注到住宅的整个体系。
其实,钢结构住宅配套产品是住宅建筑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是构成住宅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技术的载体。根据钢结构住宅的各主要功能部位,可以将钢结构住宅配套的产品分为三个体系:围护体系,包括墙体系统、屋面、地面、门、窗等;新能源体系与设备系统,包括新能源系统、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给排水设备系统等;装配式全装修系统,包括厨卫系统、管道系统、墙面涂装体系、装修木制品等。
“缺乏政策的配套和支持,缺乏系统合理的协调与分工,产业总体发展不协调,使得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围护结构材料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刘敬疆指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很突出的问题在于外墙围护结构体系。“现有墙体材料性能和安装方法很难满足钢结构在保温、通气、防火以及耐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有门窗系统,钢结构住宅门窗安装较传统住宅外窗安装复杂得多。传统住宅外墙多为粘土实心砖或钢筋混凝土,外窗可以通过螺栓等直接固定于外墙之上,而钢结构住宅墙体材料多为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或多孔材料(如混凝土空心砌块),无法直接固定,一般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埋扁钢或角钢预埋件进行固定。
配套产品高性能、产品之间需要协调,这也导致现阶段钢结构住宅的高成本。据杨家骥介绍,根据钢结构单位给北京市保障房做的预算,使用钢结构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在500元到700元之间。“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增幅还是比较大的。”
突围:从支撑体到填充体转移
提升住宅品质的唯一路径就是对居住需求的深入研究,钢结构住宅也不例外。针对目前钢结构住宅面临的短板,杨家骥表示:“工作重心需要从支撑体转移到填充体上来。”
然而,建筑的填充体又涉及多个配套产品与技术,当务之急是从哪里着手。“在销售出去的钢结构建筑产品中,可能存在围护结构渗漏、卫生间渗漏、复合墙体节能保温、门窗性能等方面的问题,但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了钢结构的发展,需要厘清。”杨家骥建议,应该从国家层面确认钢结构住宅的关键技术研发方向,重点攻关突破,也给配套产品企业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住宅品质的不断提升,单项配套产品或技术已经不能独立有效地发挥作用了。如何实现跨界整合?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介绍,目前厦门正在规划住宅产业现代园区,园区设总部区、PC项目区、钢构项目区、幕墙项目区、高强度内外墙板项目区、配套部品生产展示区、骨料生产及供应储备区等,按照“一园多基地”发展模式,形成以华安基地(钢构、PC生产基地)、云霄基地(钢构生产基地)、鹭达整体厨卫基地为主的装配建筑产业基地。
针对钢结构产业链的跨界整合,杨家骥分析认为,未来在钢结构领域独占鳌头的并不一定是钢结构生产企业,很有可能是产业链条上的配套产品体系。
而在本次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也有多家适合钢结构住宅的配套产品,比如墙体保温材料、新能源系统、节能门窗体系、新风系统、无负压供水系统厂家的参与。